在职硕士考研网

www.zzkao.com

400-860-3166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一)

在职硕士考研网

时间:2024-01-26 15:15:24

(第二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目 录

第一章 文艺学………………………………………………………… 1

第二章 语言学 ……………………………………………………… 10

第三章 汉语言文字学 ……………………………………………… 15

第四章 中国古典文献学 …………………………………………… 31

第五章 中国古代文学 ……………………………………………… 42

第六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 …………………………………………… 57

第一章 文 艺 学

文艺学考试大纲

第一节 导 论

一、 文学理论的性质

1畅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畅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畅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二、 文学理论的形态

1畅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2畅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一) 文学活动论

(二) 文学反映论

(三) 艺术生产论

(四)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五) 艺术交往论

二、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南

(二) 中国特色

(三) 当代性

第三节 文学作为活动

一、 活动与文学活动

(一) 人类活动的性质

(二)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三) 文学活动的地位

二、 文学活动的构成

(一) 世界

(二) 作者

(三) 作品

(四) 读者

三、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一) 文学活动的发生

(二) 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 文学的含义

(一) 文学的文化含义

(二) 文学的审美含义

(三) 文学的通行含义

(四) 文学与非文学

二、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 文学作为一般的意识形态

(二)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三)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三、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 文学与话语

(二) 文学与话语蕴藉

(三)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第五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一、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一) 社会主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二)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 多样性、 层次性和审美性

二、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 雅与俗: “阳春白雪” 与 “下里巴人” 的统一

(三) 按照 “美的规律” 创造艺术珍品

(四) 作家、 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三、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 继承与革新: 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 借鉴与创造: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三)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第六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一、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活

(二) 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二、 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一) 文学创造的客体

(二) 文学创造的主体

三、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一) 文学创造主客体关系的特征

(二)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第七节 文学创造过程

一、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 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二) 艺术发现

(三) 创作动机

二、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 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 构思方式

三、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一)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二)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三) 即兴与推敲

第八节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一、 艺术真实

(一) 认识与艺术真实

(二)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三) 艺术概括

二、 情感评价

(一)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二) 情感评价作为 “诗意的裁判”

(三)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三、 形式创造

(一) 文学与艺术形式

(二)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三) 形式美问题

第九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一、 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 现实型文学

(二) 理想型文学

(三) 象征型文学

(四) 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二、 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 诗

(二) 小说

(三) 剧本

(四) 散文与报告文学

第十节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一) 文学话语层面

(二) 文学形象层面

(三) 文学意蕴层面

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 文学典型

1畅典型论的发展

2畅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3畅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 文学意境

1畅意境的形成及界定

2畅文学意境的特征

3畅意境的分类

(三) 文学意象

1畅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2畅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3畅审美意象的分类

第十一节 叙事性作品

一、 叙事界定

(一) 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二) 叙事的含义与特征

(三) 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二、 叙述内容

(一) 故事

(二) 结构

(三) 行动

三、 叙述话语

(一)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 视角

四、 叙述动作

(一) 叙述者与作者

(二) 叙述者的声音

(三) 叙述者与接受者

第十二节 抒情性作品

一、 抒情界定

(一) 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二) 抒情与现实

(三) 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四) 抒情与宣泄

二、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一)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二)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三、 抒情方式

(一)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二) 抒情角色

第十三节 文 学 风 格

一、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一) 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二) 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三)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 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所呈现的特色

(四) 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种格调

二、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一)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二) 主体与对象、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 文体特色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三、 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一) 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

(二) 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四、 文学风格与文化

(一)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二)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三)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四)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第十四节 文学消费与接受

一、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一) 文学生产、 传播与消费

(二)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三) 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四)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二、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一) 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

(二) 文化接受作为认识活动

(三) 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

(四) 文学接受作为交流活动

第十五节 文学接受过程

一、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 期待视野

(二) 接受动机

(三) 接受心境

(四) 隐含读者与现实读者

二、 文学接受的发展

(一) 填空、 对话与兴味

(二) 还原与异变

(三) 理解与误解

(四) 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三、 文学接受的高潮

(一) 共鸣

(二) 净化

(三) 领悟

(四) 延留

第十六节 文 学 批 评

一、 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一) 文学批评的界定

(二)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二、 文学批评的模式

(一) 传统批评模式

(二) 现代批评模式

三、 文学批评的实践

(一) 了解对象

(二) 选点切入

(三) 确定要旨

(四) 布局安排

(五) 形成创

第二章 语 言 学

语言学考试大纲

第一节 语言系统论

一、 语文学与语言学

二、 语言学的对象

(一) 语言与言语

(二)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三) 共时与历时

三、 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 符号的约定性

(二) 符号与系统

(三) 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四) 语言系统的特点

1畅语言有无限的生成能力

2畅语言是个多层面的、 各层面有多层级单位的系统

3畅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四、 语言的功能

(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

第二节 音 系

一、 语音

(一) 语音的自然属性———物理属性、 生理属性

1畅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四要素

2畅语音的生理属性: 发音器官和部位、 发音方法

(二) 音素

1畅音素的定义

2畅国际音标及音素标写法

3畅元音和辅音

二、 音系的最小单位———音位

(一) 音位的定义和标写法

(二) 音位的社会性

(三) 确定音位的原则———分布: 对立、 互补与自由替换

(四) 音质音位与超音质音位

(五) 音位与音位变体

三、 音节

四、 语流音变

第三节 语 法

一、 语法单位

语素、 词、 短语、 句子

二、 词法

(一) 形态变化、 词形聚合表、 狭义的语法范畴形态变化的 3 种方式, 内部屈折, 词形聚合表语法范畴: 性、 数、 格、 人称、 时、 体、 态

(二) 派生构词法

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

11

(三) 复合构词法

词根的复合方式: 与短语结构相类或不相类

三、 句法

(一) 短语的构造

1畅短语的组合向

结构关系: 偏正(定中 /状中) 、 联合、 述宾、 主谓、 述补组合位置和结构(句法)成分: 主语、 谓语、 述语、 宾语、 定语、状语、 中心语、 补语

成分的组合次序: 不同语言的成分次序可以不同, 次序可以固定或不固定虚词

结构层次: 层层套合

层次歧义

递归性: 少数结构关系的反复套合与语言的无限生成能力

2畅短语的聚合向

词类: 词类的本质, 不同语言可能有不同的词类, 不同语言的词类可能有不同表现形式

短语类: 短语的结构分类与功能分类

组合位置对成分类的选择: 人类语言的共同倾向, 各具体语言的特点

(二) 句子的构造

1畅句子与词和短语的区别

2畅句子的分类

四、 语言的类型分类

孤立语、 屈折语、 黏着语、 复综语等

第四节 词 义

一、 词义

词义的定义, 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不是超语言的, 词的理性义和

附加义

二、 词义的聚合

上下位词聚、 局部整体词聚、 同义词聚、 反义词聚

三、 词义的组合

词义组合的搭配限制

第五节 语言的演变

一、 语言的分化

(一) 亲属语言和(地域)方言

亲属语言与(地域)方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二) 语言的谱系分类

谱系层级: 语系、 语族、 语支、 语言, 一些语言系属举例, 中国

境内语系的分布

(三) 语音对应关系与语音演变的特点

亲属语言和方言的同源性表现为核心词根的语音对应关系

语音对应关系由语音演变的特点决定, 少数对应例外源于语法类

推或借用。

二、 语言的接触

(一) 成分的借用与吸收

(二) 系统的共存竞争与替代

1畅共同语与方言的统一

2畅语言的融合(也称语言替代、语言换用)

3畅语言的混合

第六节 语言与文字

一、 文字的本质———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二、 文字的单位

(一) 最小的文字单位———字符(字母、表音字符和表义字符)

(二) 较大的文字单位———文字词或字

三、 文字的分类

根据最小文字单位的分类: 表音文字(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

文字) 、 意音文字

根据较大文字单位的分类: 语素 -音节文字

四、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一) 文字与图画的根本不同

(二) 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的发展历程

五、 文字类型与语言类型的关系

文字与语言相对独立, 文字应适合语言的特点

阅读全文
快速报名
提交

报考必读